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當我們觀察到父母腿腳無力的現象時,其背後通常隱藏著兩大主因:肌少症與退化性關節炎。
肌少症是指隨著年齡增長,全身肌力及功能出現漸進性流失的現象。根據衛福部國健署資料,40歲後肌肉量平均每十年會流失8%,70歲後流失速度更快 。
更重要的是:肌少症會導致身體功能衰退,包括行走困難、平衡感變差、容易跌倒、日常活動能力下降等問題,嚴重時甚至會影響心肺功能和代謝健康,增加住院風險和死亡率,因此被視為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威脅之一。
老年人的退化性關節炎是一種隨年齡增長而發生的關節退化疾病,由於長年累月的關節使用,加上老化過程中軟骨修復能力下降、關節液減少、周圍肌肉力量衰退等因素,使得關節軟骨逐漸磨損變薄,骨質增生形成骨刺,導致關節疼痛、僵硬、腫脹和活動受限。
肌少症與退化性關節炎並非兩個獨立的問題,它們之間存在著一個相互加劇的惡性循環。
這個循環的運作模式如下:
[表格]肌少症 vs. 退化性關節炎:一目了然的比較
特徵 | 肌少症 (Sarcopenia) | 退化性關節炎 (Osteoarthritis) |
---|---|---|
本質 | 全身性的肌肉質量與功能流失 | 關節軟骨的磨損與發炎 |
主要感受 | 全身性的虛弱、疲倦、提不起勁 | 特定關節的疼痛、僵硬、有摩擦聲 |
關鍵外顯跡象 | 走路變慢、提重物困難、反覆跌倒 | 關節腫脹、晨間僵硬、活動後疼痛加劇 |
主要成因 | 老化、活動量不足、營養不良 | 長期磨損、肥胖、舊傷、遺傳 |
首要應對策略 | 補充優質蛋白質、阻力運動 | 體重控制、疼痛管理、低衝擊性運動 |
當你準備好與父母討論他們的健康狀況時,這不僅是一次資訊的傳遞,更是一次情感的交流。
當居家評估顯示出警訊,特別是出現走路突然軟腳、上下樓梯顯著困難,或SARC-F問卷分數高於4分時,就應尋求專業醫療協助。
該看哪一科?科別 | 適合情況 |
---|---|
老年醫學科/家庭醫學科 | 這是最理想的起點。老年科醫師擅長處理長者多重共病的問題,能提供最全面的評估與整合性照護。 |
骨科 | 專精於處理「硬組織」問題,後續可能由骨科醫師協助。 |
復健科 | 專精於處理「軟組織」與「功能恢復」問題。若主要問題是全身性的肌力衰退、步態不穩、平衡感差, 以及非手術性的疼痛管理,後續可由復健科協助。他們是診斷與治療肌少症的專家,能開立最適合的復健運動處方。 |